如何快速解决混凝土起砂问题

 弗尔曼资讯     |      2022-10-11 10:40


起砂现象出现的原因分析

材料原因

(1)材料含泥量,在施工用砂石集料中,若含泥量相对较高,会对水泥早起水化造成直接影响。由于泥土会将水泥颗粒包裹起来,阻碍水泥水化,因而延迟结构凝结,导致混凝土泌水量的增加。

(2)掺合料,混凝土泌水性也会受到掺合料颗粒分布同的影响,如果掺合料颗粒分别不均,即细颗粒案例相对较少,那么混凝土就极易泌水。另外早期强度也会受到粉煤灰用量的影响,粉煤灰掺量越大,则早期强度便会越低。加之养护不当,混凝土结构耐磨性便会受 到影响,容易出现起粉现象。



施工工艺原因

(1)局部过振:局部过振,会造成过分离析或泌水,引起局部起皮、起砂。  

(2)不适宜的压平修光时间,修光过早,混凝土表面会析出水,影响表层砂浆强度,有时会由于修光阻断泌水通道,在修光压实层下形成泌水层,造成修光层脱落(即起壳)。修光过迟,则会扰动或损伤水泥凝胶体的凝结结构,影响强度的增长,造成面层强度过低,也会产生起粉或起砂现象。

普通水泥及硅酸盐水泥的标准养护时间应大于7天,除此之外矿渣水泥及粉煤灰水泥、 火山灰水泥的养护时间应大于14天。在水泥凝结、固化的过程中若养护不当,其结构中的水分便会大量流失,水泥水化反应就会减缓乃至停止,若水泥水化不充分则混凝土结构强度就无法达到设计的预想值。构筑物结构表面强度不足就会出现起砂及起粉问题,降低构筑物质量。

预防措施

(1)混凝土用水量应当适宜,依照合理配合比使用,避免拌合物因用水过多而出现泌水现象。

(2)混凝土中粗骨料应当保证其含泥量不大于1%,细骨料中含泥量应 当不大于 3%,若使用人工砂作为混凝土集料时石粉含量应当小于7%。2.2冬季施工 若在冬季施工,混凝土受到低温影响,骨料水泥浆膜受冻,其粘结力会大大降低,因而面层强度会受到影响,使得结构表面出现起砂现象。因此在冬季施工时应当适当使用保温措施。

 


(3)在仓储及车库、厂房等交通要求较高的场所,其地面施工设计时应当注重地面的耐磨性,因而在设计中应当使用环氧耐磨地坪及金刚砂耐磨地坪等结构,从而保证地面耐磨要求及使 用寿命要求。  

在后期使用中避免过早使用,定期对混凝土结构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维护。